当前位置: 首页> 新闻中心>中医学堂

张胜兵《针灸处方学》之细说针灸处方配穴的分类之腧穴数量分类
2020年11月12日
    有一个问题必须明确,即处方与处方学的关系。无论是古代的针灸处方,还是药物处方,都有共同之处,这个共同之处就是:每一处方都是针对每一病,或者每一而设,即专病专方。对于古代药物处方,后世学者抓住了每一方剂的功能,将其主治范围扩大、延伸。有不少方剂的主治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的主治,产生了质变与升华,赋予原方剂更多新的内涵,这种质变与升华就是处方学。比方说,这个方药学中的这个六味地黄丸,出自于钱乙的《小儿药证直诀》,原书主治的是“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,面色晄白”。也是《小儿药证直诀》里的首次用到六味地黄丸是治这个的。但因其能滋阴补肾,后人将其主治扩大了许多,应用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皮肤诸科。所以呀,这个处方是根据某一具体的病而设,而处方学是根据病机而设。处方是以证论方,每一病随病机的不同,而且以不同的处方,一证多方;而处方学是以方论证,每一处方都是以一定的病机,而每一病机都可导致多种病症,一方多证。两者之间既有密切的关系,又有本质的区别。

     处方是针灸治病的关键步骤,处方的组成是否合理,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。因此,处方必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的指导下,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,交叉交汇和腧穴的分布、功能,结合疾病涉及的脏腑、病情的标本缓急,进行严密的组合,做到理、法、方、穴、术的有机结合。    

    目前为止,针灸处方的分类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,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。那么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,可以分为以下两类,即按腧穴数量分类和按腧穴距离病位的远近分类。

    我们先看一下,按腧穴的数量分类,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说,“治有缓急,方有大小”。这里虽然方药是处方,针灸处方亦然。按腧穴数量分类,可以把针灸处方分为单穴方、双穴方以及多穴方三类。好,我们先看一下单穴方,由一个腧穴组成的针灸处方,称之为单穴方。单穴方自古有之,记载颇多,有对症之方,有对病因之方,有对病变部位之方。比方说,《素问·骨空论》里有这么一段原话:“从风憎风,刺眉头”。《灵枢·杂病》也有记载,“膝中痛取犊鼻,以员利针发而间之,针大如牦,刺膝无疑”。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有这么一段原话:“胆病者,善太息,口苦,呕宿汁,心下澹澹,恐人将捕之……其寒热者,取阳陵泉”。所以说关于这个阳陵泉来治疗胆病,善太息,口苦,甚至呕出这个苦水呀,宿汁,这宿汁就是过夜的这个过夜之后呕出来的东西,心下澹澹,恐人将捕之,这就是胆的问题,都可以去取阳陵泉,阳陵泉它既可以清利肝胆之热,又可以配太冲和解少阳,还能够壮胆气。你看,“心下澹澹,恐人将捕之”,那也可以去取阳陵泉,就是人比较胆小,那这种情况呢是胆气虚,仍然可以取阳陵泉。所以,我们有时候,用这个阳陵泉,配合其他的穴位,甚至可以类同于啊温胆汤、安神定志丸的效果。那么至于是安神定志丸还是温胆汤,那就配不同的穴位,总之,这个阳陵泉要取。又比方说《素问·骨空论》有这么一段原话:“风从外入,令人振寒,汗出,头痛,身重,恶寒,治在风府,调其阴阳,不足则补,有余则泻。”也就是说,由于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这些表,可以用风府,也就是风府呢可以治一切外感之风。那么“调其阴阳,不足则补,有余则泻”,是指是实证还是虚证的问题,虚证则补,实证则泻。由于这个单穴,由于单穴这个仅取一穴,病人痛苦少,易于接受,所以,这个一穴一方治疗疾病,在现代针灸临床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。现有的多部用单穴的专著,现今,很多人写一些书,就单穴单方。因为它,这个病人也方便接受,学的人也方便学习。就疗效而言呢,有时候独取一穴,和取多穴的临床效果没有区别。这是有时候,不是绝对。打一个比方,比如说牙痛,这个牙痛,这个取合谷,牙痛取合谷。这个牙痛,刺了合谷之后,有的人0.1秒牙就不痛了,你还有必要配其它的穴位吗?没有必要啊,所以说一穴就可以搞定。再比方说,腰痛,无论是急性腰扭伤还是什么样,只要你是急性的,这个腰痛如属于督脉的话,我们取一针后溪,后溪通督脉,嘱患者活动活动腰部,几秒钟就好了。那我还有必要取其穴吗?没有必要。所以这也是单穴的这一个,如果单穴能够达到的效果,就没有必要用多穴。你再比方说胃痛,胃痛取足阳明胃经的这个郄穴,这个梁丘,甚至不用针,用手按一下就有效,就不痛了,你还有必要去配足三里、配中脘吗?没有必要嘛。因为郄穴,郄穴专门就治疗急症。急性的胃痛,取这个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梁丘,效果特别好,我在临床当中百试不爽。所以说,这个也没有必要配穴,一穴就可以了,这是单穴方。这个单穴方,很多这个发病比较急的,那么单穴呢就运用的非常广泛。但是呢,手法要到位,手法不到位,这个针下去没有胀感,没有刺激感,你穴位都没有扎到,那肯定没用。我们针灸讲究“气至病所”嘛,要有胀感或者酸麻感或者放电感,都属于得气。

    我们看一下第二个双穴方。由两个腧穴组成的针灸处方,我们称之为双穴方,也称之为对穴方。两个腧穴配伍组合,在治疗作用上互补,在治疗力度上增强,取得更为快捷、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。比方说《灵枢·厥病》有这么一段话:“厥心痛,色苍苍如死状,终日不得太息,肝心痛也,取之行间、太冲。”你看这个行间和太冲,它都属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,两个距离也很近。那么它取了两个穴位,那么这两个穴位其实是作用类似,那么它是类似于“相须为用”。比如说打个比方,比如说荆芥、防风,它们都能祛风,但是荆芥、防风在一起之后呢,那么它的祛风解表作用增强,其实们的作用类似。这个太冲和行间也是这样,太冲和行间它们这些双穴方也相当于中药的“相须为用”。那么它还有另外这么一段话:“厥心痛,腹胀胸满,心尤痛甚,胃心痛也,取之大都、太白。”也就是说用大都和太白双穴,来治疗“厥心痛,腹胀胸闷,心尤痛甚,胃心痛也”。而大都和太白呢,都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,而且两个穴位也离的很近,也类似于荆芥防风“相须为用”。再比方说,《标幽赋》有这么一段原话:“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”,申脉与金门在哪里呀?在足太阳膀胱经的脚上。申脉与金门也和荆芥与防风一样,也属于“相须为用”。那么为什么头风头痛,用申脉和金门这对穴位,申脉和金门都属于足太阳膀胱经,而足太阳膀胱经这个太阳经主一身之表,那么头风头痛,当然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可以找到穴位来进行治疗,那么这个头风头痛大部分应该是后头痛,因为足太阳膀胱经,从脚在脚部、背部、后头部。那么通过针刺申脉和金门呢,就可以调节本经。说白了,也就是一个上病下治,有这么个理论在里面。头风头痛属于太阳经病变的,可以在脚上在本经找到申脉和金门两个穴位。

    我们临床常用的这个双穴法啊双穴方。常用的配伍方法有,表里配穴法、原络配穴法、八脉交会穴配穴法等等,也可以组成针灸双穴方,临床用于相应的病,配伍得当,效果显著。比方说这个表里配穴,肝与胆相表里是吧,肝胆相表里,我们在肝经上取太冲,在胆经上取阳陵泉。那么这种太冲和阳陵泉的配方,有时候有点类似于小柴胡汤,有时候类似于龙胆泻肝汤等等,那么它就是一种表里配穴法。刚才引用的一些原文呢,几乎全部都属于这个本经取穴,两个穴位都是本经的,而且离得很近。    

    我们再举一个原络配穴法的这个例子。比方说,由于肝火旺引起的头痛目赤耳鸣,肝火旺影响到胆而导致肝胆火旺,这个时候呢,因为是肝先病,所以我们先请取原穴太冲,而胆后病,我们配以胆的络穴光明。这个太冲配光明,就是一个原络配穴法。再比方说心火下移小肠,方剂用导赤散,是心先病,所以我们先取心经的原穴神门,而小肠后病,所以配以络穴小肠的络穴支正,小肠经的络穴支正,所以神门配支正,它也是原络相配。又比方说,由于这个脾虚引起的泻泄,食欲不振,我们可以选用脾经的原穴太白,配合胃经的络穴丰隆,所以太白配丰隆它也是一种原络相配。

    比方说八脉交会穴的配穴,用内关配公孙,外关配足临泣,列缺配照海,后溪配申脉,这都是两穴相配的。例如,心胸胃脘部病症,可以选用公孙配内关,而头项腰背疼痛可选用后溪配申脉。

    我们再看看俞募配穴。俞募配穴,比方说,肝的病变,我们可以选肝俞和期门而胆的病变,我们可以选胆俞和日月心的病变,我们可以选心俞和巨阙小肠的病变,我们可以小肠俞和关元。

    我们再看看原原配穴,这原穴与原穴相配,比方说,这个肝经的原穴太冲配大肠经的原穴合谷。用这个太冲和合谷配起来,它可以治疗很多疼痛。有一些这个针灸麻醉,上合谷下太冲相配,上下相配也是原原相配。比如说,很多这个结石的这个疼痛,剧痛,用的常规针法或者是配穴不行,但是用太冲配合谷效果就非常好。

我们再看一下俞穴和原穴配穴。俞原相配,比方说,这个气虚咳喘,我们用肺的背俞穴肺俞与肺经的原穴太渊相配,比如说肾虚而导致的遗精,我们可以取肾的俞穴肾俞和其原穴太溪。

    我们再看一下募合配穴。募穴和合穴,比方说,这一个胃脘痛,我们可以取中脘和足三里啊肠鸣下利或者便秘,我们可以取天枢和上巨虚,这都是募穴和合穴相配啊,这个是下合穴。那个穴是指同腑的这个穴和下合穴相配合,天枢配上巨虚,中脘配足三里,关元配下巨虚,中极配委中,石门配委阳,日月配阳陵泉。

另外还有郄募配穴。郄穴和募穴配合,比方说,这个中脘配梁丘,是郄穴和募穴相配来治疗胃痛。

    还有郄穴和八会穴相配的,你比方说啊,气逆咳血我们用孔最来配膻中,因为这个孔最是郄穴,治疗急性症、急病和血症,而膻中呢又为气会,所以气逆咳血,用孔最配膻中,这个呢在肺癌长期用到。而崩漏不止可以用地机配俞,地极呢是郄穴,而俞呢是血会,所以它可以治崩漏。

我们再看一下原合配穴,是指原穴与合穴或者下合穴配合运用的,比方说,合谷配曲池可以治疗风热而导致的头痛、鼻衄、牙龈肿痛等等,太白配阳陵泉可以治脾虚湿盛而导致食少便溏、下肢浮肿等。

    我们看一下第三个,多穴方,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腧穴组成的针灸处方,我们称之为多穴方。由于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,有一些疾病,针灸治疗需要多个腧穴配伍组合而成,多穴方是临床最常用的处方。不少针灸医籍涉及针灸处方时,其内容多以多穴方为主,有的多穴方成为古今治疗某些病症的效方、验方。比方说,《黄帝明堂灸经》这本书中记载的中风、半身不遂、语言蹇涩的灸法治疗,有这么一段原话:“宜于七处一齐下火,各灸三壮,如风在左灸右,在右灸左。”它说的这个七处啊七处,“七处一齐下火”啊,七处是指百会、耳前发际也就是上关、肩井、风市、足三里、绝骨、曲池,这个绝骨就是悬钟。比如说“宜于七处一齐下火,各灸三壮”,那么这个七处是指七处腧穴,是百会、上关、肩井、风市、足三里、悬钟、曲池,而且风在左者灸右,风在右者灸左。——摘自《张胜兵中医》

×交通线路

1、在徐州火车站乘19路或11附路到铜山新区建筑学院(铜山电大)站下即到;或乘11路、36路(朝阳市场北)公交到铜山中学站下往西200米即到。

2、在徐州汽车南站(路对面)乘20路,到老矿大西门下,到路对面乘19路或11附路到铜山新区建筑学院(铜山电大)站下即到;或直接乘72路到铜山新区文沃市场站下往南十字路口左转(往东)即到。

3、在徐州东站(高铁站)和徐州汽车南站乘72路到铜山新区文沃市场站下往南十字路口左转(往东)50米即到。

附近经过的公交车:

  109路、19路、838路、95路、焦朝线、房新线、72路、游2路、11路附、36路、11路、901路、麦楼-朝阳线、199路、61路等

附近的公交站点:

  铜山中学、医药中专、铜山党校、铜山电大、师大新校、文沃市场、建筑学院、欣欣家园、启星中学、风华南苑。   

  ——境外高速来徐:从京福高速公路徐州潘塘出口下,沿迎宾大道直行4公里,左转进入欣欣路,直行约2公里,过铜山中学即到。

  • 返回顶部
  • 0516-83263367
  • 在线咨询
  • 学院公众号
    关注微信
  • 招办微信号
    关注微信